俞敏洪提案众网友吐槽,外国留学生的超国民待遇何时休? | 二湘空间
思想的碰撞 民声的回鸣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温度
俞敏洪提案众网友吐槽,留学生的超国民待遇何时休?
文/潇湘棋客
今天八点半,直播马上开始!听四位来自哈佛、麻省理工、普林斯顿的理工女孩说说她们的故事。详情见此链接。预约点击:
或许因为新学年的招生季即将来临,更因为各高校提供给外国来华留学生的待遇越来越优厚让人越来越觉得难以理解和忍受,近段时间网上关于外国留学生在中国享受远超本国学子待遇的议论不少,5月中旬出现的一篇网文甚至不无夸张地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众多非洲人找到了发家致富的方法:去中国留学!
网文作者在地铁上遇到过一个汉语很差,大学配备的学伴没在身边时需要靠手机翻译才能交流的外国留学生,作者问他来华读书的原因,他实话实说:“大学给的钱多啊,学费不要钱,还有其他各种补助,生活条件也好,单间公寓、家电齐全,每年还有不到十万的补助,自己不但不花钱,还能改善家里的问题。”
网文中还插有一个短视频,一名埃及留学生在央视《越战越勇》栏目中也毫不掩饰地表达了“我骄傲”的情绪——“因为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奖学金,可以在中国选任何一所大学,念我想要的任何一个专业”,不但“一分钱不花”,“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北大清华等等等等”在他眼里也不过是囊中之物……镜头此刻切换到嘉宾评委席,四男一女没有一个露出轻松开心的表情,困惑、冷眼、愠怒的表情倒是有的。
而在短视频的评论区,网民的无奈、不满与愤怒更倒是表达得直截了当——
“就是给他们包分配工作送房子选配偶,我们能有什么办法呢?”
“凭什么呀!”
“我心绞痛。”
“这样的所谓国际化,是牺牲国民的利益为前提的。”
“……无数的中华儿女因为没有钱读不起书上不起学,我想问一下祖国母亲,这些中华儿女是不是您亲生的啊?”
…………
来华留学生的超国民待遇,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多年以来不仅有太多网民吐槽不断,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时还曾专门提交过关于应该对来华留学生一视同仁的提案,此后他又在多档电视、网络节目中公开呼吁取消来华留学生的超国民待遇,为争取解决这一问题可谓不遗余力。
俞敏洪提案是2020年5月的事,网民吐槽更是早就有了的事,这么些年过去,这一问题没有半点要解决的迹象。教育主管部门是怎样答复俞敏洪的,又是怎样看待网上对这一现象的热议的,网民一概不知。
外国来华留学生的超国民待遇,不仅体现在奉送真金白银,还体现在校方主动提供一系列体贴入微的花式服务上,比如:安排堪比五星级酒店的单独宿舍,配置专用电梯;要求中国学生定期打扫留学生的宿舍;为留学生配备异性学伴,甚至是三对一服务……
说实话,当初读到某大学“改进学伴制度,为一名留学生配三名学伴,且以女生为主”的新闻时,我曾联想到民间常说的“三缺一”,揣测学校此举是否还暗含有让留学生学习中国国粹的深意,这样好像既有助于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还有助于把中国人“既要千方百计让自己和牌,又要百计千方阻止他人和牌”的高超智慧和绝佳谋略传播到地球村的每一个角落;继而我又不免生出一点小人之心——负责这项工作的老师,会不会以权谋私,优先安排自己的亲属甚至女儿“伴”上留学生呢?
这种超国民待遇,还不仅体现在暖心服务,体现在校内,还体现在赋予他们更多的自由,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体现在校外。比如网上出现的某大学本土大学生今年4月23日的投诉文字:“留学生宿舍晚上不熄灯,他们经常在凌晨大声讨论、唱歌、尖叫……特别是4月22日留学生们甚至蹦迪到凌晨两点,严重影响同学们的正常休息。”又比如2019年7月,一名留学生在福州街头骑电动车违规载人被交警拦下后,态度极其嚣张,辱骂推搡交警,最终处理结果也不过是“被领回学校加强教育”。
一方面是外国人“高中毕业,掌握1200个汉字就能通过考试,作为留学生进入清华”,另一方面是本国学子三更眠五更起也未必能考进京城,更不用说北大清华对他们而言可望而不可即,不少县甚至数年都没有一个学子能进入北大清华;一方面赞比亚女留学生拿着中国大学给的补助已完成了17个国家的旅游,一方面是中国高考生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时正与父母在工地拌砂浆,大学生为减轻家庭负担掏鸟窝换钱……
两相对比,恰如俞敏洪所说,“当中国的大学生发现,外国留学生所有的待遇都比自己好的时候,这也是一种失衡”。在自己的国土上却学得、活得比远道而来的异国学子艰难得多、窝囊得多,要让血气方刚的年轻学子接受这样的现实,确实是一件难度系数颇高的事。
眼下,一些高校正以当年“大炼钢铁”的干劲加快自己的“国际化”步伐,立竿见影的一招就是扩大来华留学生队伍,杀手锏依然是“高薪养留”,据说某著名高校支付给每名留学生的各项补助总计已达一年30万元,仿佛不如此不足以与头号强国强加给中国的“发达国家”称号相呼应。
专家教授们也在发声与高校“国际化”浪潮相呼应,比如某高校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挺身而出打抱不平:“非洲留学生一年十万奖学金太低了!”曾任副部级高官的某教授建议“未来还要引进10万非洲的留学生”……
一声叹息。
当年我在浙南工作时曾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每年春节过后,一些企业会遇到“用工荒”,企业主会想到用赏金来激励老员工带进新员工,比如每介绍来一名新员工奖100元钱。如今新的招生季来临,不知道这一办法对那些正愁今年可能招不满留学生指标的高校校长或招生办主任是否有所启发;也不知道那些已在中国的留学生们,听没听说过当年在中国坊间流传甚广的一封电报内容,会不会在他们专供国内亲友看的“朋友圈”里接连发出“此地钱多,人傻,速来”的信息。
虽然众多网民吐槽不断,虽然俞敏洪专门提案,另外也曾有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建议规范、优化来华留学生奖学金政策,如果高校评估体系不作大的调整,高校对留学生依然趋之若鹜,且只求数量不讲质量,网民对取消来华留学生超国民待遇,恐怕依然难有乐观的预期。
基于这样的预期,我不禁想,如果在来华留学生中精选一批声乐爱好者组成一个合唱团,他们在演唱《我爱你中国》这首经典歌曲时,虽然未必会比中国高校合唱团吐字更清晰,发音更准确,但情感更真挚,身心更投入,因而也更具感染力,却是有可能的。
潇湘棋客,60后,湘人,属虎,天蝎座,一肚子“不合时宜”。个人公众号“潇湘棋客”。
平台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微信首发,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更多往期精粹
工体拥抱梅西的少年,杭州大桥救人的外卖小哥,他们都勇敢地跳了下去!